自從大單槽橫空出世后,雙水槽就被人吐槽的一無是處,好像誰家裝了就是跟不上時代似的。
但真實情況下,大單槽真有那麼完美?雙水槽真有那麼不堪?有幸兩個都用過,客觀講講彼此優劣。
一、大單槽的缺點?
我家之前是雙槽,跟風更換為大單槽,以為能給廚房帶來一波「清潔紅利」,但用了一個多月,發現弊端還是不少。
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1、洗碗盤時,沒有瀝水空間;
我之前用雙槽時,習慣一邊洗碗,另一邊瀝水區放泡沫碗,第二遍沖洗時,再將瀝水區沖一下,碗盤直接放進去瀝水,就結束了。
但用了大單槽后,雖然洗鍋是爽了,但沒有專門的瀝水區,洗了一半的泡沫碗得放到台面上,經常搞的水流的到處都是,增加清潔麻煩。
雖然有人說,可以搭配瀝水籃呀,但在一個池子里難免磕磕絆絆,個人覺得還是沒有雙槽得勁。
2、有任何操作,都得找盆;
用雙槽的時候,洗個綠菜,兩邊都放上水,輪換沖洗非常快,燉排骨湯也是,一邊泡排骨,一邊沖洗蔥姜,不用等待。
但用了大單槽之后,洗什麼都得找盆,而且,盆里泡著食物,洗別的碗筷,就不敢動靜太大,生怕濺進去,又得重新來一遍。
換成大單槽后,我家的盆一天比一天多,大的小的,洗碗的泡菜的,麻煩至極。
3、排水慢;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,相比雙槽,大單槽排水真的很慢,幾百塊錢買的,沒有什麼特別的坡度設計,純靠水流動力自己排出,我經常等不及,都得用刮板刮幾下。
4、洗碗筷濺水;
我當初不懂,選的大單槽深度是20cm的,水龍頭裝的也不太到位,每次洗碗筷就跟搞電焊似的,濺一臉水,廚房地面還鋪的木地板,經常濕漉漉的,心疼又無奈。
正是以上4個缺點,讓大單槽有「跌落神壇」的風險。
二、大單槽vs雙槽,究竟哪個好?
說了大單槽的缺點后,并不是說它完全不好用,不能選,只是想告訴大家,別被洗腦,雙槽也并沒有那麼不堪,根據自己需求選擇即可。
1、看家里的大鍋有多大;
一般來說,大單槽比較小的尺寸,也在68cm了,應付家里所有大鍋具的清洗完全沒問題,像油煙機一米長的油槽,也能輕松搞定。
但正常尺寸的雙槽,大的一邊也有40公分左右了,32cm的鍋具也不存在放不進去的問題。
所以,大單槽大的優勢,在你家鍋具沒那麼大的情況下,也并沒有那麼突出,還是要根據自傢俱體情況去衡量。
2、看自己的使用習慣;
大單槽最大的優勢,就是夠大,如果你習慣堆砌一天的碗筷,到晚上一起洗,那大單槽可能更合適,畢竟存量更大,雙槽可能存在擺放不下的問題。
再就是,洗菜、洗碗盤的習慣,有的人習慣直接泡在水槽里面洗,有的人習慣用盆洗,前者可能更適合雙槽,后者更適合單槽。
總而言之,水槽還是服務于人的,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,貼合自己的習慣最重要。
三、終極答案,水槽到底怎麼選?
不管單槽還是雙槽,沒選好,不僅是使用不順手的問題,打理也麻煩,所以,選擇時一定要遵循以下這幾點,都是干貨。
1、大單槽不選配件太多的;
大單槽之所以火,就是因為大,用起來敞亮,但現在的很多網紅款水槽,搭配十幾種配件,在水槽上擺放擱架、濾網、砧板等等,一層又一層。
但實際使用時,并不會給人帶來多大的便捷度,洗個碗盤,里面的配件就得挪來挪去。
為了增加配件,搭配的瀝水籃都很小,一斤綠菜得分三波洗,還不如直接整個盆好用。
要說大單槽最實用的配件,就是過濾網了,其他的能不要就不要,多加錢還雞肋。
2、不選90度直角切面的;
不管單槽還是雙槽,這種折角是90度切面的,都不建議選,清潔非常麻煩,硬一點的海綿都塞不進去。
選擇這種帶弧度的,海綿擦一帶而過,不用專門使勁兒清潔。
3、不選不耐用的材質;
如今水槽材質種類也多,除了常見的不銹鋼材質,還有各種石材類、陶瓷類等等,但作為廚房這種特殊的應用場地,還是建議非必要不創新。
石材類,比如花崗巖、石英石等,雖然耐磨耐刮花,但存在被滲色的風險,而且每次用完要及時擦干,否則就會被污染;
陶瓷類,選擇白色或彩色,顏色純正,顏值極高,也好清潔,且不易老化,但使用時得萬分小心,容易被磕碰,出現孔洞或裂痕;
綜上,還是建議選擇耐用的不銹鋼材質更為保險,雖然可能被刮花,但只要材質靠譜,基本也不會太嚴重,再就是認準SUS304不銹鋼的,別買什麼DVS304之類,都是假的。
4、不選小雙槽;
很多說雙槽難用的,都是被局限了思維,認為雙槽就是下面這種的,兩邊一樣大,尺寸都不夠用。
但其實,只要空間允許,選擇大雙槽,可比大單槽爽多了,洗碗洗鍋隨意,還不存在大單槽的缺點,一舉多得。
尺寸的話,盡量選廚房台面能容納得下的最大尺寸,82X46cm,甚至88x48cm的,用起來別提多爽了。
即便選不了太大尺寸的雙槽,那也記得選一邊大一邊小的,至少能保證一邊能洗大尺寸鍋具,兩邊同樣大小的小尺寸,才是真的雞肋。